M3-1 吴建宁电子教学工作室 - 运行管理 - 规划目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8-07动态浏览次数:51


吴建宁电子教学工作室

发展规划



一、工作室建设发展小结及规划


二、工作室个人发展规划















名师工作室建设小结及发展规划











学校  名称: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工作室名称:吴建宁电子教学工作室

建设  年度:2015年     

领  衔  人:吴建宁        

联系  方式:13701409164      





吴建宁电子教学名师工作室制

二〇一五年五月

一、工作室基本现状综述

我校吴建宁名师工作室,由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教研室、通信教研室的优秀专业教师组成,承担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通信专业主要科研及专业建设工作。物联网专业教学工作室,共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高级讲师)2人,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毕业生1人,都具有电子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通信专业教学工作室带头人吴建宁老师兼任此次工作室领衔负责人,他于1983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取得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历任电子电工教师、电子教研室主任、电气工程系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协作委员会秘书长、课程改革项目组负责人。20069月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获得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称号。2010年被聘为南京市电工电子中心教研组兼职教研员和江苏省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类专业教科研中心组成员。长期担任南京分院电气工程系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对电类课程的教学有深入的研究。任电气工程系主任,分管教学工作。从07年起,主持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主持制定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电气工程系各专业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协作委员会秘书长、课程改革项目组负责人。主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协作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并带领课程改革项目组制定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主持院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多次开设公开课和讲座,推动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汲取德国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本人善于总结经验,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并刊于各相关杂志书籍上,并主编、参编了多本教材。主编的教材《电子基本知识及技能》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计算机局域网施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参与省级课题《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担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子课题》负责人,已完成研究工作;主持市级课题《职业教育深层次校企合作培养一线技术人才模式的实践探索》和校本研究课题《以“产学研”为发展目标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改试验》。

指导学校的电子技术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多次南京市的学生电子制作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07年参加江苏省电子技能大赛获教师组一等奖,并指导学生参加电子竞赛,07年获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08年获省一等奖。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创新大赛,获高职组一等奖。

吴建宁名师工作室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张凌辰老师,副教授,高级电子工程师,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具有深厚的研究和心得。曾获得2008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带头人称号,在2009年第五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省获得二等奖。编制了数字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并参与多门专业课的教学与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

通信专业的中青年教师,也已经逐渐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在课程改革设计、教科研研究等各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陈芳芳老师,讲师,硕士研究生,参与一项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加拿大CBE教学模式影响下的动漫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所作论文《四自由度林业修剪机械臂速度分析及雅可比矩阵推导》发表于国家级期刊《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获得2010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设计竞赛三等奖,担任专业综合课程《电子产品设计》、《遥控技术》、《光电显示技术》的课堂教学。吉小辉老师,讲师,硕士研究生,获得2010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设计竞赛三等奖,2011年度一等奖;2011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参与学校关于构建"校企"互赢的就业指导体系课题研究(2010年度)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协会三等奖;构建"校企生"三赢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探讨与实践(2010年度)获得职业教育创意论坛三等奖;担任《SMT综合技术》综合课程的专业教学。朱东南老师,硕士研究生,2010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2011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担任专业综合课程《电子产品设计》、《遥控技术》、《光电显示技术》的课堂教学。

吴建宁名师工作室是深层次校企合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一个典范。教学工作室中的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通力合作,经过的充分市场调研,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办物联网专业方向,申办通信新专业,并从2001年开始招生。

在专业建设上,名师工作室经过调研和分析,制定了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方向)、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规划了专业实验实训室。

名师工作室积极研究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学方法,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专业建设相结合,善于总结和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

名师工作室制订了自身发展规划,注重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注重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教学水平。

名师工作室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物联网建设,和企业专业人员一起,规划设计了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智慧校园工程,并承担了基于物联网的学校水电使用监控工程。

十二五期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物联网将普及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物联网也将成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个独立的专业,我们名师工作室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力求辐射周边学校。


二、工作室建设相关在校生基本情况

工作室建设平台在校生基本情况

专业(课程)名称

学制

人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五年制

308

30

65

63

61

8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

五年制

32

32





合计


340

62

65

63

61

89


三、近三年工作室相关教科研成果及师生获奖情况

序号

姓名

成果名称或大赛获奖名称

认定部门

等级

1

吴建宁

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大赛

江苏省教育厅

一等奖

2

张凌辰

2008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带头人

江苏联合职业

技术学院

联院学科带头人

3

张凌辰

20091208

第五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省职教学会

二等奖


4

陈芳芳

参与一项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加拿大CBE教学模式影响下的动漫专业实践教学研究》D/2009/02/118


省级

5

陈芳芳

《四自由度林业修剪机械臂速度分析及雅可比矩阵推导》发表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年第三期第一作者。


国家级

6

陈芳芳

2010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设计竞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

7

吉小辉

2010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设计竞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

8

吉小辉

2011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设计竞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一等奖

9

吉小辉

2011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竞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一等奖

10

吉小辉

参与学校关于构建"校企"互赢的就业指导体系课题研究(2010年度)

江苏省职业教育协会

三等奖

11

吉小辉

构建"校企生"三赢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探讨与实践(2010年度)

职业教育创意论坛

三等奖

12

朱东南

2010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技能竞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13

朱东南

2011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竞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14

冯金龙

2014年江苏省联合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比赛

江苏省联院

二等奖

四、工作室成员基本情况

类型

姓名

年龄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教师系列职称

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名称及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教龄

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

授课主要课程

领衔人

吴建宁

53

本科/硕士

物理

副教授

技师

无线电调试工技师

32


电子技术类课程

专任教师

张凌辰

51

本科/学士

电子技术

副教授

高级技师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

29


电子技术类课程

专任教师

吉小辉

38

研究生/硕士

机械电子

讲师

技师

电子设备装接工

11

1

电子技术类课程

专任教师

陈芳芳

36

研究生/硕士

电子、测控

讲师

技师

无线电调试员技师

电子装接工技师

15

1

电子技术类课程

专任教师

朱东南

31

研究生/硕士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讲师

技师

电子设备装接工

5


电子技术类课程

专任教师

冯金龙

31

研究生/硕士

系统分析与集成

讲师

技师

电子设备装接工

3


电子技术类课程

专任教师

王灿田

29

研究生/硕士

系统分析与集成

助教

高级工

电子装接高级工

1


电子技术类课程

外聘教师

顾旭峰

44

本科/学士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师




物联网专业教学

外聘教师

陈  刚

33

本科

通信工程


工程师




通信专业教学

五、工作室建设规划及目标

(一)建设总目标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吴建宁名师工作室力争在三年内建设成为江苏省优秀名师工作室。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总体目标。名师工作室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及时跟踪电子、通信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提升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教研水平,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工作室和个人的最大潜能,形成具有一定纵深和发展潜力的教学梯队。加强校企合作建设,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实验实训平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向外推广专业系统软件。通过工作室建设使得学生在基本素质、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经过三年的建设,本名师工作室将建成具有“名师素质”加“名师结构”的江苏省优秀名师工作室。

(二)重点建设项目

1. 教学改革方面

课程体系改革主要面向职业岗位,跟踪国内物联网行业、企业分工、专门化发展的动态变化,把握电子设计、实施与管理岗位的关键职业能力,构建岗位职业能力与专业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为导向,融合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模块,培养切实满足行业需求的“双证书”人才;工学结合,培养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改革主要突出技能环节的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内容,提高知识和技术含量,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培养能力;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时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带进课堂;专业课内容突出实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依据职业实践体系,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大胆整合专业主干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项目任务的引领下,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评价改革,进一步探讨与深化考试模式改革,试行综合性全程化的课程考核模式,把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实践项目评价与知识考核相结合。

2.教科研方面

根据电子、通信专业特点和课程设置实际,结合企业调研和相关专家的建议以及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名师工作室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集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支持,规划与企业深度合作,申报教学科研项目课题,共同研制开发“校园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SMT车间生产管理系统”,为电子、通信专业的应用实训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与实训效果,促进专业教学与实训的现代化。围绕这一科研项目主题,名师工作室将积极探索,总结和反思,积极撰写专业论文、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与经验,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力求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研究与实践创新性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并在主干课程优化和专业实训软件的开发研制基础上,力争在各级电子、通信类应用大赛上有所突破。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本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需要,结合名师工作室在应用电子技术工程教学及相关企业从事系统设计、项目开发的经验,建设物联网“能源监测管理应用实训中心”、“智能照明应用实训中心”,设计“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应用实训中心”,力求做到实践技能课程与行业职业岗位同步,专业教师配合现场安装,参与操作调试,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创建中的重要作用。

3.教师队伍培养

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首先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本专业学术交流研讨会,掌握电子、通信类先进技术和教育改革动态,站在较高的视野上开展科研和教学改革工作,总结经验,凝练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工作能力;其次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再次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能力,专业教师至少获得一种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通过各类培训、研究使工作室专业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大的提高。

完善专业教师培训,让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参加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工作,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主干课程教材的修定编写工作,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安排专业骨干教师下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丰富他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此进一步推动整个名师工作室的师资水平。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多渠道、多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使其尽快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尽快成长为名师工作室的中坚力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和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探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通过实施“教学名师”、“专业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工程及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促进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达到提高名师工作室整体素质的目的。要加强工作室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还要注重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教学水平。

4.教学资源建设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并实现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素养。

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多证书人才培养模式。适当调整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时间,根据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情况,逐步加强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培养关键职业能力。修改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体现学生的应知应会,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根据国家对本专业的发展要求和自身教学特点,完善已制定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对理论与实践授课时间进行调整。

教材建设:紧密联系职业发展需求,根据教学大纲和本专业学生特点,在总结教师和学生工作页的基础上自编专业校本教材,调整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贯彻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 及时纳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使学生用的教材有一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

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的方式,完善专业课程资源;注重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及应用,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形成理论、仿真、工程应用的结合;建立和完善本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包含各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师与学生工作页等,实现共享,提高教学水平。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建设物联网专业系列实验实训室。加强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室、RFID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传感器与虚拟仪器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的建立,使学生可以认真学习关于物联网的基础知识;联合企业建立物联网综合实训演示中心,既可以体验物联网的应用技术,也可以可以用来培训专业师资,也可作为今后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平台;规划物联网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例如: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智能电网实训室、物联网智能物流实训室、物联网智能安防实训室、物联网智能交通实训室和物联网智能农业实训室;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学校会议中心。

5.对外辐射与推广

以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建设功能齐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保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努力将通信专业建成社会认可度高,在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采取依托行业、与企业密切合作,坚持走教育、科研、实际应用一体化的道路,完成自主创新设计的 “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应用实训中心” 建设,开发完成“校园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项目课题的研制,通过参加各级信息化大赛,开展校际交流研讨,举办师资培训班等方式,对外辐射与推广,将该专业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以及仿真实训软件运用等输送出去,实现资源共享,帮助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共同促进物联网、通信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稳步推进专业社会服务功能建设和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

6.校企合作完成学生培养

引入行业企业中专业人士进行专业授课教学,并与行企业中专业人才共同探讨课程的制定与学生的培养。

联合企业完成“智能家居应用实训台”、“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并通过信息化大赛和校际交流,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在电子、纺织业推广。

校企合作建立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中心,能够演示应用技术,又能作为师资培训的平台,并合作开发物联网教学设备、实验指导书。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校外实践实训,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专业知识。

7.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期间,将深入开展企业调研,明确企业所需人才工作岗位及岗位标准,积极对省内本领域的行业、企业和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广泛调查,不定期举行专题研讨活动,经过通信专业行业和企业专家充分论证,明确企业所的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确定与企业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岗位的任务为导向,研讨主要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及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层的交流,了解相应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对应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通过企业专业人才合作研讨会,行业特点和结构的调整及校企共同研讨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就业等问题,对已确定的各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结合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以形成足以支撑学生这些能力所需的专业课程体系,修订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了不断变化的行业的人才需求。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年的暑假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学习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将企业实践中获得的新知识和工程经验,运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本专业企业运行机制和用人需求,增进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物联网、通信专业是一个新兴朝阳专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社会输送高技能的实用型物联网人才。



六、工作室建设进度安排及经费预算


教学改革

教科研

教师队伍培养

教学资源建设

对外辐射与推广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5

1. 修订专业主干课程《传感器功能与应用》、《RFID功能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课程标准;

2. 强化《通信应用系统设计》和《通信工程实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 完成智能照明实训系统和能源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规划。

4.进行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农业实训项目的建设与规划。

1. 扩展“SMT生产实训中心”;

2. 完成“能源监测与节能应用实训系统”、“智能照明应用实训系统”规划建设;

3. 联合企业完成通信专业实训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

4. 完成基于通信技术的学校会议中心的建设。

5. 联合企业完成“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应用实训中心”的开发与运用;

6. 指导学生参加“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和“单片机技术”的技能竞赛,保证两个项目都有市赛出线,省赛三等奖以上;

7. 工作室至少1名专业教师参加省级信息化大赛。

1.  每位专业教师开展1-2次系级、校级公开课,公开课优良率达80%,课堂教学不合格率为0

2. 每位专业教师不少于1-2个月的企业实践,并形成专业实践调研报告或实践小结;

3. 撰写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每位教师不少于1篇;

4. 积极开展校级课题研究,每位教师主持或参加课题不少于1项;

5. 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至少1项专业相关资格考试。

1. 搭建专业主干课程的资源库框架,建立完成资源库目录,并完成各个课程资源的初步建设;

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实训课件资源库。

3. 市场调研,考察并讨论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初步方案,确立开设方向;

4. 整理收集教学工作页,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形成校本教材的资源。

1.与行业企业中专业人才共同探讨课程的制定与学生的培养。

2.参加信息化大赛,将“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系统”在电子、纺织业推广。

3、校企合作建立通信应用技术实训中心,能够演示应用技术,又能作为师资培训的平台,并合作开发通信教学设备、实验指导书。

1.修订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 进行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业人才合作研讨会,撰写企业调研报告和可行性报告;

3. 着手开办一个专业社团。


教学改革

教科研

教师队伍培养

教学资源建设

对外辐射与推广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6

1. 在通信基础实验室和通信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启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和《通信工程》两门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 继续完善四门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

3. 在原有综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尝试《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和《通信工程实训》综合课程教学;

4. 加强学生“双证书”的考核监督;

5. 改革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体系,尝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1.完成多传感器应用测试实验实训系统、RFID系统应用测试实验实训系统、嵌入式系统应用实验实训室系统

2.完成智能家居应用实训平台的建设与规划。

3.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至少保证1项省级二等奖以上;

4. 工作室至少1名专业教师参加省级信息化大赛,并取得至少三等奖。

1. 每位专业教师参加省、市开放日或教学检查,至少2次课达到A课;

2每位专业教师不少于1-2个月的企业实践,并形成专业实践调研报告或实践小结;

3. 每位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或专业论文不少于1篇;

4. 内部组成教师指导工作室,对青年教师进行量身指导;

5. 每位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1部;

6. 参加省市级规划课题研究,参与率不低于30%

1. 编写《传感器功能与应用》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校本教材;

2. 确定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具体事宜;

3. 完善专业主干课程的资源,建立其它专业课程的资源库;

4. 讨论开发2个专业精品课程。

1. 完成“智能家居应用实训台”、“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2. 通过信息化大赛和校际交流,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外推广。

1. 完成企业调研报告和可行性报告的论证工作;

2. 规范化社团活动,组织本专业每个学生参加一个社团;

3. 组织企业的毕业生技能需求调查和反馈调查工作;

4. 调研着手开设新专业方向。


教学改革

教科研

教师队伍培养

教学资源建设

对外辐射与推广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7

1. “双证书”毕业生达到100%

2. 编制除《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物联网》、《嵌入式》主干课程以外课程的课程标准;

3. 对四门专业主干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形成论文等成果至少2项;

4. 总结综合课程改革,形成论文等成果至少2项;

5. 形成综合性全程化的课程考核模式,完成专业主干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的制定。

1. 完善“智能家居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开发;

2. 在教学实训软件的开发和实训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形成论文等成果至少2项,申报相关课题1项;

3. 工作室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并取得成绩;

4. 专业教师参加省市级“两课”评比,并获示范课2项。

1. 每位专业教师均参加专业相关证书考试,并获得至少1项专业证书;

2. 形成本专业的企业实践报告范例1份;

3.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改论坛主讲;

4. 制定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1. 编写《通信系统工程》课程的校本教材,并申报1本省级规划教材;

2. 完成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3. 完成可共享的专业主干课程的信息资源库,并形成2门校级精品课程。

1. 进行专业相关实训软件的全面推广工作,并为其它使用者进行培训;

2. 同其它单位进行广泛交流,包含教育、科研等方面,努力将通信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1.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 依据企业需求,适时开设新专业方向或新的专业课程;

3. 稳固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形成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七、工作室建设预期成果

(一)教学改革方面

1.每个工作室成员参与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课题)。

2.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工作室成员学生评教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课堂教学市级检查听课达到B课以上,其中1/3课达到A课。

4.每个工作室成员至少主持或参与1项市级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课题)。

5.逐步形成并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通信专业主干课程一系列的实训项目体系。完成智能照明实训系统和能源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规划;进行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农业实训项目的建设与规划。

6. 完成专业主干课程《传感器功能与应用》、《RFID功能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课程标准;并编制其它主干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7.在物联网、通信基础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电子系统设计与实现》和《电子工程实训》综合课程教学;

8. 加强学生“双证书”的考核监督; “双证书”毕业生达到100%

9. 对四门专业主干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形成论文等成果至少2项; 总结综合课程改革,形成论文等成果至少2项;

10. 形成综合性全程化的课程考核模式,完成专业主干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的制定。

1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强化学生工程能力

1) 进行物联网、通信实践性教学相关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深入开展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实验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同工程实际的结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做好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省创新性环节的研究的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省部级以上的专业技能竞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继续深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加大实验教学开放力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确保实践性教学在在省内外发挥更大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二)教科研方面

1.市场调研,申报教学科研项目课题,开发并完成“能源监测与节能管理系统”和“智能照明管理系统” 研制,投入运用,并针对该主题至少完成论文2篇。

2.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并亲自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学生、教师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各1名以上;

3.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参加省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项1次以上;

4.工作室成员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化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1次以上,或参加省市“两课”评比获得示范课1次以上。

5. 完成“能源监测与节能应用实训系统”、“智能照明应用实训系统”规划建设;

联合企业完成通信实训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完成基于通信技术的学校会议中心的建设; 联合企业完成“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应用实训中心”的开发与运用;

完成多传感器应用测试实验实训系统、RFID系统应用测试实验实训系统、嵌入式系统应用实验实训室系统;完善“智能家居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开发;

6.在教学实训软件的开发和实训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形成论文等成果至少2项,申报相关课题1项;

7. 树立科研强教的观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今后5年,拟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新增质量工程项目3项,每年发表教研论文5篇,力争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力争申报获批6项省部级以上的纵向科研项目,到2015年年科研经费超过500万元,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6.通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高工作室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强了学科队伍的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

(三)教师队伍培养

1.培养专业带头人

以正确把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促进课程改革,提升本专业教科研水平,引领一支教学力强的“双师”结构的工作室为目标,培养专业带头人。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择2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

2.每位教师两年至少有两个月企业实践经历,并形成专业实践调研报告或实践报告,并形成本专业的企业实践报告范例1份;

3. 每位专业教师均参加专业相关证书考试,并获得至少1项专业证书;

4. 积极开展校级课题研究,每位教师主持或参加课题不少于1项;

5. 每位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1部;

6. 参加省市级规划课题研究,参与率不低于30%

7.每位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或专业论文1篇及以上;

8.每位专业教师参加省、市开放日或教学检查,A课率不少于1/3

9. 每位专业教师开展1-2次系级、校级公开课,公开课优良率达80%,课堂教学不合格率为0

5.每人拥有至少1项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工程师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达100%

1)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的工作:一是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并认真执行;二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使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培养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养,提高学历层次,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四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探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五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2) 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学习研究,时间612个月;安排12名教师到企业和公司考察,时间在1个月左右;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学习交流,鼓励他们完成更高学历教育。

3) 每年至少安排4名以上的教师参加各种校外的学术会议,同时每年在校内举办10次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其中至少3次是邀请校外国内外专家来中心讲座交流。

4) 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抓好传帮带。

5) 增加青年教师科研基金,抓好青年教师科研立项,资助更多的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教学资源建设

1.专业课教学进一步加强理实一体化,自编2本专业校本教材,并1本以上专业教材列入省级以上规划教材;

2.建立完成专业主干课程的信息资源,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及其它教学资源,结合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教学仿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形成至少一门精品课程;

3.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实训课件资源库

4. 完成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5.完善课程体系,融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6. 构建物联网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物联网专业信息库建设:该库的包括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信息两部分。

2)专业标准资源库建设:专业标准资源库建设主要是完善和规范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3)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在已有应用电子专业国家教学资源中已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核心课程的建设。

4)物联网专业素材库建设: 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和试卷试题的收集整理。

5)物联网专业培训资源库建设:该库建设的内容是收集电子类大赛的素材和职业资格认证两部分。

(五)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

1.完善修订物通信技术(五年)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 进行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业人才合作研讨会,撰写企业调研报告和可行性报告;

3.依据企业需求,适时开设电梯维修与保养、物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方向;

4.建设校级、市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学生社团,依托专业教学工作室,发挥社团功能,承担基础实验和技能训练,为各级大赛培养选手;

5.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完成行业发展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修定等;

6. 规范专业化社团活动,组织本专业每个学生参加一个社团;

7.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加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合理安排教学实习,努力开设创业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实习前的岗位培训,规范实习生管理,完善实习生管理网络。使毕业生一次推荐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双证率达100%,树立高职实习生、毕业生在企业的良好口碑。

8. 稳固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形成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外辐射与推广

1. 与行业企业中专业人才共同探讨课程的制定与学生的培养。

2. 借助信息化大赛等平台,将“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系统”在电子、纺织业推广。

3. 校企合作建立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中心,能够演示应用技术,又能作为师资培训的平台,并合作开发物联网教学设备、实验指导书。

4. 完成“智能家居应用实训台”、“制造业RFID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并通过信息化大赛和校际交流,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外推广。

5. 进行专业相关实训软件的全面推广工作,并为其它使用者进行培训;

6. 同其它单位进行广泛交流,包含教育、科研等方面,努力将物联网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教师个人成长五年规划


20118月,我走进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为电气工程系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师。还记得初为人师之时,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我,走上讲台时的激动与忐忑,好像刚刚发生过。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实践,我已经体验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诸多滋味:工作上的事无巨细和时时面对的压力,学生带来的烦恼和无穷的快乐,职业能力的不断需求,将我这一年的生活串联在一起。虽然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但是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只是拿着一本书讲一辈子课,自身的提高才能给我的学生、我的课堂、我的团队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 个人现状分析(这一年有进步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从事教育工作一年多以来,在本职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回首一年多来的工作生活,我不断地成长着。教学上,我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材内容,编制好授课计划;教案撰写认真工整,能够体现教学思路,并结合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应有的知识。教育工作上,虽然自己一开始并未担任班主任,但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够多加关心,时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在学校的晚自习值班、全员育人工作中,能做到认真勤勉,勇于当先。作为新教师的我,参加了学校的新教师培训小组,在培训中虚心接受培训教师的指导,听从同事的正确建议,并认真完成每一次培训任务。

虽然在这一年中自己成长了许多,但仍有许多难题和不足摆在眼前:

1.教学能力虽有提高,但不能较好组织把握每一次课堂教学,教学连贯性还不够;

2. 教育热情饱满,但教育能力缺乏,学生管理经验不足;

3、班主任经验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4. 自身职业教育理念不完善,仍需不断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并加强与实践结合;

5、专业技能竞赛有待加强,争取能够有所突破;

6、课题与论文工作还未开展,争取能够参与其中,有所进步;

二、五年发展规划及目标

第一年(2012-2013):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

虽然已经经历了一年较系统的入校培训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但对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师角色定位仍不算非常明晰。在这一年中,必须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给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好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相关工作内容,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1.加强理论学习,多阅读教育理论及本专业的书籍和期刊论文,并在实践中摸索理解教学规律,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好课堂45分钟;

2.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已上的课程做出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资源,如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学生工作页等;

3.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对自己所授课程应能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并在上课过程中做到不照本宣科。学习专业相关软件的使用;

4.积累育人经验。在班级管理中向有经验教师学习积累经验,确立班级发展的总体目标,合理有序地安排班级工作;

5.专业技能竞赛要尽快上手,争取在技能比赛上能够有所收获。

6.开展课题工作的申报,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德育心得的积累与反思,争取能用一篇德育论文。

第二年(2013-2014):加强教育技能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强化自我修炼

1.学科课堂技能是立足讲台的关键,这就需要我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形成“效率课堂”;

2.专业知识技能需进一步强化,能够将本专业所有主干课程系统地自学研究一遍,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明确回答。同时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付诸于实践,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实践技能的锻炼;

3.逐渐能承担专业教学重担,对教学工作做到安排有序,形成符合自己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各个已授课程的教学资源,并参与教材编写;

4. 提高专业研究能力,能够探索专业或教育相关课题,加强科研工作,锻炼科研能力;

5. 班级管理经验积累形成一定体系,能将自身经验培养转移到学生能力培养,着重强调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加强;

6. 教研室工作能处理得有条不紊,主动定期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并及时更新,与同事共同合作完成教研室各项评优、课题申报与完成、专业开发等工作。

第三年(2014-2015):教学相长,教研并进,形成自我教育教学特色

1. 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在各类公开课中取得良好以上评价,有较强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在反思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取成为“教坛新秀”;

2. 时刻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向教学兼研究型教师转变;

3. 班级基本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针对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监督。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细小问题,将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同时,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做到亦师亦友,宽严得当;

4. 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更深强化,能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增强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独立完成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5. 全面熟悉日常工作流程,能够在同事简单指导下独立完成各类资料,组织专业及其他活动,增强自身工作事务处理能力。

第四年(2015-2016):积极参加课题的申报,争取有校级课题立项

1、在基本站稳讲台的基础上,开始总结反思这三年来的得与失,在教学上争取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管理上能够从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有所体会与收获,对学生的行为与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导向,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反思总结,形成校级课题。

2、积极的参加本专业的考证,比如电子设备装接工技师证,使自己尽快的成为双师型教师,积极的学习德国双元制,在技能大赛兴趣小组的辅导上能够有所收获,并进行总结,形成校级课题。

3、继续做好对学生各项指导工作,同时针对本班学生即将进入企业实习,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第五年(2016-2017):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争取有科研立项项目。

1、在完成校级课题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备了课题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工作页,并不断的完善。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争取有科研立项项目。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专业骨干教师,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2、积极的参与系里的课题工作,争取能够跟本专业的老师合作申报课题,最好能用省级的课题立项,积极的把自己这几年以来的心得体会提炼出来。

3、做好毕业班工作,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的困惑。同时,积极承担校系的学生工作。针对五年的班主任工作,做好总结,并形成德育论文,确保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发表。

4、积极的参加本专业的考评员工作,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够上一个台阶。

5、争取能够有校本教材的立项,或者是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具体措施及成果

1. 教学基本功方面

1)认真完成每门课程的授课计划,认真构思教学设计,正确体现课程要求,每学期开设至少1次校级及以上公开课(含汇报课),在课前请指导教师进行内容、设计等方面的把关,课后多与听课教师交流,及时反思总结;板书上要加强课前的安排,做到有序合理,字迹工整清楚;

2)每学期听课20节左右(特别是多听指导教师的课),每次找出所听课的精彩点及自己认为改进之处,记录反思,并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

3)加强理论学习,养成学习做笔记写心得的习惯,每学期阅读至少一本教育教学书籍,特别加强教学方法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完成两份校内课程标准的制定;

5)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

2. 教育管理方面

1)指导学生设计和组织主题班会,并完成精品主题班会案例两份;

2)积累班主任管理经验,有自己的工作笔记本,及时细致地记录班级学生情况、事件处理方案、教育经验等,并形成系统化材料;

3)每学期积极参加全员育人工作,并始终保持教育热情;

4)对若干学生进行跟进式教育和指导,完成德育案例12份。

3. 教育教学研究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书籍,摘取有用教育理论和经验,并付诸实践,形成实践教育过程性材料(如教育工作笔记、教育论文);

2)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及论文,汲取专业发展理念及相关产品技术知识,开拓专业视野的深度和广度,并在三年内完成至少1篇专业论文;

3)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同事共同完成相关课题的申报、研究、检查等具体工作,学会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课题相关材料的撰写;

4)完善2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包含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等,并参与编写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等。

4.双师素养方面

1)每年参加暑期企业实践不少于10天;

2)参加专业相关技能证书考证,拿到高级工证书,技师证;

3)加强专业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软件操作,参加专业实验实训培训,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5.工作能力培养方面

1)与同事合作完成教研室资料撰写,如课题申报、专业建设资料、调研报告及新闻稿,提高资料的编写和整理能力,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交流;

2)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同事及校外相关人士的交流,以期在专业交流、办事效率方面得到更大提高。


6.班主任管理方面

1)在带完一届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反思,吸收好的管理经验,加强自身的德育管理能力,争取能够将更好的德育理论应用到学生的管理中。

2)找机会去参加德育方面的培训,与其它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吸收比较先进的德育理论。

总的来说,自己的教学技能方面仍需多向其他教师学习,特别是怎样将优质课堂教学常态化,保持每一次课的效率和学生积极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需要教学实践的反复磨练和不断的反思改进。在成为教师的同时,意味着就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本学年开始,学校为我们新进一年的教师启动了“师徒结对”仪式,希望在指导教师陆雯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努力,能够在未来的五年中,从教育教学、职业技能、个人能力等各方面取得从量到质的转变。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电气工程系 应用电子专业

冯金龙

2012920














教师个人五年规划

教师是一份创新的职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学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我个人的五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一、个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教学方面,目前主要从事电子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

够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但仍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

 2、技能方面,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技能大赛的工作,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3、德育方面,担任510232班班主任工作 。带班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但是经验还是不足,需继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二、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职称方面,在校积极工作,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3年内提升职称到讲师,然后再为评副教授做准备。

 2、教学方面,积极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多学多练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3、科研方面,积极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中文核心1篇。

 4、德育方面,带好班级,努力使510232班成为校星级班级。

 5、技能方面,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并带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具体计划

第一年:

 1、发表专业论文1

 2、教学过程中,积极钻研教材并及时总结教学感想,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3、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二年:

 1、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校本培训以及暑期下企业实践学习,多看、多听、多学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优秀青年教师评比活动

 3、发表专业论文1

第三年:

 1、为副教授评定开始做准备

 2、发表专业论文1篇、中文核心1

 3、阅读专业书籍1本以上

 4、总结德育教育心得并形成文字,使今后的工作有章可循

第四年:

 1、继续保持每天学习的习惯,从多方面、多学科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

 2、积极参加教育管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3、多发表论文、争取荣誉,为副教授评定加砖添瓦

第五年:

 1、努力成为优秀青年教师的突出代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2、积极参加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评比活动

 3、教学方面,创建新的精品课程

以上是我今后五年中的个人发展设想,在今后的五年中,我会按照以上的设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总结,经常对照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时刻提醒自己,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电气工程系 应用电子专业

朱东南

2012918














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电气工程系    陈芳芳)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池。”清代郑板桥以竹为喻,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前辈积极培养后辈,而后辈又超过前辈,生生不已的景象。我们相信,只有学生超过老师,科学事业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建设人才才能一代强于一代,国家才能愈来愈来繁荣昌盛。我们更相信,老师肩上的担子有多么沉重。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学校工作,我能够始终以勤勤恳恳的态度来对待教师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担任507232班班主任,班级常规从刚入校的后几名越至全系前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军训文艺汇演中,班级获一等奖。运动会上屡屡有学生获单项冠军,12.9大合唱获二等奖等等。担任04-11级班级AutoCAD、无线电技术基础等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一开始对学生认识不够,课程目标定的较重,随后在张凌辰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逐步有了改变,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并缩短授课内容,延长某些重点内容的授课时数。还利用中午、晚自习时间参与和协助张凌辰老师做好电子技能竞赛,并分管学生会的工作,协助陈育中主任管理学生,组建了系秘书处,使学生工作更加成熟。总结经验,发现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教学手段缺乏,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教科研认识、探索不够等。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针对这些不足,为了今后工作能有更大的进步,特制定了个人发展五年规划,具体如下:

1.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科研方面,能够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所教课程的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期间我还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在系青年教师电子技能竞赛中,我荣幸获得二等奖,这既让我感受到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性,也激励我以更大的热情参加以后的各种比赛。每学期一次校级公开课的开展,我都能认真对待。暑假利用时间参加了校组织的钳工实训和工厂实践,调研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和技术创新情况,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为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各阶段的发展规划:

2015~2016 学年,积极参加学校或到外面培训班的学习,争取能阅读专业方面的外语书籍。继续开展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争取在省市竞赛中获得佳绩。

2016~2017 学年,争取开设一次更高一级的公开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继续跟着吴建宁、张凌晨等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看《电子科技》等专业书刊,争取能参与到某一市级科研课题,写一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

2017~2018学年,继续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参加学校的专业技能竞赛,争取考取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级技能证书,提升技能水平。争取一次性通过中级讲师职称评审,努力向优秀青年教师靠拢。

2018~2019学年,继续加强对外语的学习,争取获得外派学习的机会。

2019~2020学年,主编一本专业教材,争取有科研立项项目。

二、教育管理发展目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发挥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带头认真学习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注意引导学生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在日常道德实践中弘扬正确的荣辱观,通过努力,在实践体验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五年各阶段的发展规划:

2015~2016学年,担任好班主任工作,做好新生教育,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教育、解决,抓好常规教育,完善学生会、班级工作制度和各项台帐,制定班级近期目标——创建良好班风,规范学生行为,做文明学生,争创先进班集体。

2016~2017学年,开设一次全校性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开展“6S”教育,制定班级中期目标——争做专业先锋。继续完善学生会工作,举办业余党校和团校,做好团员发展工作。

2017~2018学年,制定班级远期目标——争创省市先进班集体,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组建学生会高职实践部,指导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深入街道、社区,联合其他高校做好宣传、电器维修服务,争做优秀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18~2019学年,继续做好班级、学生会的各项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做好创业规划。

2019~2020学年,创建学生会品牌活动,争创优秀集体。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人生观,这实质上也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都时刻奉循的人生观。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