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2 吴建宁电子教学工作室 - 效能发挥 - 教学改革(2)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8-07动态浏览次数:46

吴建宁电子教学工作室

教学改革



一、成果总述


二、课程标准


三、成果展示



















一、成果总述

















五年制高职电子技术专业综合课程开发实施

成果完成人:吴建宁 张凌辰 陈芳芳 吉小辉 苗新蕊 朱东南

完成单位: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成果简介

 2008年前后,我们经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调研发现,我们依据企业调研而制定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成功。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到电子企业后并不能很快胜任相应岗位的技术工作,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在岗培训才能达到岗位要求。经过进一步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三段式人才培样方案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提升素质,但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而这些都是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所必备的。本研究旨在五年制高职电子技术专业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为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研究开发电子专业综合课程,并探讨综合课程的实施方法。

二、成果内容

2.1创设了“2+1+1+1”的课程结构

 2009年,经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充分的岗位调研,我们精心的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幅度的修订,把原有的“三段式”修改成为“2+1+1+1”式。“2+1+1+1”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做法是,一、二年级开设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三年级开设专业课程,四年级开设专业综合课程,五年级为定岗实习和毕业设计。“2+1+1+1”式人才培养方案和原来的“三段式”方案之比,改动最大的,也是方案设计核心,就是四年级开设专业综合课程。这样做的设计思路是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三年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后,在四年级学生进行综合课程的学习,以求通过综合课程的项目训练,学生学习到知识,训练了技能,最重要的是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企业意识。

2.2开发项目化的专业综合课程

 2.2.1专业综合课程

专业综合课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课程与课程的“相加”、教学时间的“相加”,而应主要体现在不同学科的综合、不同知识类型的综合、不同课堂类型的综合、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综合等。专业综合课程,其领域应更为宽广,有利于培养学生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同时还能适应专业发展对课程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2.2.2项目化的专业综合课程

以课程中所选的项目来分,我们设计安排了通用型和专项型两种综合课程,都是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但侧重点不一样。通用型综合课程,像是《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综合课程》、《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综合课程》、《SMT技术综合课程》,我们用来训练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和技能。而专项型综合课程,像是《电源技术综合课程》、《光电技术综合课程》、《遥控技术综合课程》,我们用来对学生训练某项特殊专业的能力和技能。

 2.2.3开发教学项目

项目化的专业综合课程,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中一段时间做项目。这些项目应该是精心挑选而承载一定教学内容的,应该是难以适中而又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应该是在课堂或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施而又能够做出作品来的。内容安排上,每门综合课程都安排几个有针对性的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展开,每个项目都承载着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从而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企业意识的目标。

2.3实施专业综合课程

 2.3.1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授课组织形式上,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安排在实验室上课,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和网络等信息化设备,集中一段时间上课,每一个班级我们安排两位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上课和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工作项目。

 2.3.2注重过程的评价模式

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评价既有常规的总结性评价,也有过程性评价,更应侧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该贯穿于授课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不断的记录学生的信息工作情况,把能够遵守时间、能够遵守规范、能够注意卫生、能够团结协作等方面也也都纳入可和评价范围。总结性评价也应该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项目实施最后一般都安排一个成果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作品,作出自我评价,再进行小组间的互评,最后再进行教师总结性的点评。

三、成果创新(1000字内,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方法创新)

3.1创设了“2+1+1+1”的课程结构

依据调研结果,以培养和企业零距离接轨的技术人才为目标,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原有“三段式”的课程结构,采用了“2+1+1+1”的安排,重点突出专业综合课程教学。

3.2开发了项目化的专业综合课程

设计安排了通用型和专项型两种综合课程,规划了系列能够实现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企业意识的教学项目。

3.3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安排在实验室上课,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和网络等信息化设备,集中一段时间上课,每一个班级我们安排两位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上课和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工作项目。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评价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总结性评价,应侧重过程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4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课程形成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2009年成功实施了专业综合课程到现在,电子技术专业在每一届的四年级都开设了专业综合课程,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项目,可供后继上课着有多重选择。

3.5在校内,专业综合课程研究成果有很好的推广

业综合课程成功实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早在2010年,我们实施专业综合课程教学的做法就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2011年电气自动化专业也开设了《供电技术》、《照明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专业综合课程,2012年楼宇智能化工厂技术专业又开设了《安防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消防技术》等专业综合课程,这些课程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6专业综合课程研究成果在五年制高职电子专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技术专业综合课程还多次向南京市及全省开放,听课观摩的教师对我们的做法大为赞赏。我们还利用江苏联院电子协作委员会这个交流平台,把专业综合课程设置到联院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我们的这种做法能够在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电子专业中广泛推广。

  1. 启示

 4.1 五年制高职电子技术专业构建课程体系,应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结构应顺应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专业综合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经过综合课程教学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4.3 专业综合课程应以项目教学的形式展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项目来承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达成教学目标。






二、课程标准




























三、成果展示

















应用电子专业综合课程的实践探索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苗新蕊

摘要:本文分析了综合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并以《电子产品维修》综合课程为例,从综合课程策划、实施与组织安排等探讨了综合课程的实践模式,最后介绍了综合课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课程、实践、课程融合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地方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确定与企业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研讨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所需的职业能力及课程体系。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行业特点和结构的调整及校企共同研讨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就业等问题,在对已确定的各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结合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形成了足以支撑学生这些能力所需的专业综合课程体系,修订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了不断变化的行业的人才需求。

综合课程是近年来高职校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目的是训练应用电子专业学生专业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课程综合的内容选择

  1. 课程综合的原则,课程的综合化,不是简单的几门课程的相加,而是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长远发展。要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理论阐述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注意原理的分析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使学生应对今后的工厂技术更新,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 课程的内容标准

综合课程是对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每门课程自成校本教材,打破传统教材大纲的体系,以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将电子技术的专业基础课与实训课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认识元器件、电子元件及产品检测、元件拆焊、电子工艺、电工工艺、安全用电等结合在一起,采用实习、实作、实验的形式进行。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五年课程采取“2+1+1+1”的体系结构,一、二年纪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文化课为主,四年级是专业综合课程,五年级一年的顶岗实习。整个课程体系依据五年制学生能力从低到高发展的规律,将人才培养过程相应地分为专业基本能力阶段,专业核心能力阶段和综合职业能力阶段,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三种能力,依托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这两个平台,给学生从不同角度锻炼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特长生脱颖而出。专业综合课程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能力的达成,是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的提高,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  综合课程的实施安排

  1. 综合课程一般是在高职学生四年级进行,这个时候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已经学完,学生具备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

  2. 综合课程强调课程的连续性,项目的完整性。在授课形式上采取连续授课的形式,维修课为每周连续三天,每周18课时,共六周。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大项目,每个小任务的安排。如表1

1 《电子产品维修综合技术》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项目名称

模块

课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项目一

维修基本功训练

模块一 维修基本知识

模块二 常用仪器的使用训练

模块三 贴片元件的拆焊训练

模块四 数字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

8

24

32

项目二

电磁炉维修

模块一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模块二 电磁炉的拆装训练

模块三 电磁炉电路的主要元件

模块四 电磁炉电路的工作参数测量

模块五 电磁炉产品的维修

8

20

28

项目三

音箱维修

模块一 音箱的工作原理

模块二 音箱的拆装训练

模块三 音箱电路板的制作

模块四 音箱电路的工作参数测量

模块五 音箱产品的维修

6

22

28

项目四

手机维修

模块一 手机的工作原理

模块二 手机的拆装训练

模块三 手机电路的主要元件

模块四 手机电路的工作参数测量

模块五 手机产品的维修

4

16

20


小计

26

82

108



  1. 综合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要把各项专业技能知识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结合学生现状及学校现有设备进行教学,做到讲练结合,改革教学方法。而且课程综合化之后,一门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变宽了,要求认可教师要有全面的电子技术理论和操作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促进教师实质性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4  综合课程的特点与实施效果

通过专业综合课程的实践,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储备了一批适用的专业人才。

1)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满意度高。通过问卷调查,综合课程促进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强化了技能,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提高。通过综合课程的锻炼,企业发现了一批适用的技术人才,为人力资源做好储备。

3)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在企业现场从事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践,加深对生产工艺、程序编制的理解,提高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双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4)提高了应用电子的专业建设,应用电子专业是2012年指定的的示范品牌专业。

5)技能大赛成绩得到提高,2012年获得省电子装配高职组、中职组、教师组二等奖,单片机技术高职组、中职组、教师组二等奖,光伏发电国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5  结论

专业综合课程是对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教学改革,体现了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创造力有很好的作用。

目前,综合课程的实践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但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共同努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综合课程的实践,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和企业的实训基地,深化教学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SMT综合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吉小辉,徐乐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京 210019

摘 要:SMT综合课程》教学难度较大,通过对一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教学实践效果显著,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这样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更直观、更便捷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实际的实践环节和工厂情境中掌握SMT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表面组装技术;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简称,称为电子表面组装技术,亦称表面贴装技术,主要包括印刷、贴片、焊接三大工艺技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综合性全自动化加工应用技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SMT技术及产业也同步迅猛发展,整体规模居世界前列。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越来越多的电子企业引进先进的SMT设备生产,SMT技术成为电子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技术人才连续数年成为需求缺口最大的技术人才之一。为了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各类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类似SMT工艺类课程。

但是,在如何培养切实掌握SMT技术的毕业生方面,高职院及高职校又面临相当大的困难,所以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找出解决办法。

一、研究背景

我校情况与高职院又有所不同,高职院招收的是经过四年洗礼的高中毕业生,我校招生的是三年的初中毕业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校于20091在电气工程系组建了一条标准的SMT生产线专门用于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教学,使在校的学生未出校门就能学习到企业的管理、生产、设备技术的使用与维护等专业知识。

根据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校开出SMT综合课程,SMT基本知识与综合技能的培养集中在一门课中,每学期参加学习SMT综合课程的学生2~3个班,课程的位教师能独立按照企业化要求进行物料管理、生产安排,参加SMT课程学习的师生对SMT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维护保养,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较快成长。

二、课程安排

   根据学校综合课程的安排,每学期《SMT综合课程》上课周数为六周,每周18课时,共计108课时。

三、课程目的

1、理论知识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SMT系统的概念、了解SMT生产系统的构成;正确识别表面组装元器件,熟悉表面组装材料;掌握表面组装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掌握表面组装工艺、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等。培养学生SMT设备安装、管理、操作与维护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们能熟练的使用有关软件进行操作与生产,使学生胜任SMT生产线各岗位要求,熟悉SMT工艺编程。为今后SMT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2、技能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学习策略和方法的交流,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培养学生热爱《SMT工艺》课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

学校本着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为导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生为本,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边做边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安排

SMT综合课程教学中,由两位老师负责:一位主要负责理论、实训教学;另外一位老师负责工厂的生产线教学,但是没有完全分开,而是相互交叉。考虑综合课程的特点和SMT实训工厂的生产需要,一名教师必须在里面指导生产。根据几年的教学实际情况,我们上课通常将一个班分为两个班进行教学:

17~12人在SMT生产线进行生产,由一位老师进行指导生产线操作,让学生进行轮岗,每个岗位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根据以往的生产实际情况,有时单位定单比较急,课后老师与学生还得排班进行生产;

2)其余同学由另外一位老师负责理论课的讲解与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训,不象其他课程,SMT所有培训与考核设备只有一套,课程设定的六大培训点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一部分学生在练习或者考核的同时,另外一部分同学完成工作页(有理论知识、也有操作技能巩固);

3)基本上每个星期18节课两位老师都得在忙,因为分成两个班,里外两个实训场所都得兼顾;每位学生都要上流水线,事先做好培训,每班组最多7~12人进行轮岗。

4 教学工厂的生产社会企业提供SMT生产加工定单,派出产品技术质量管理“跟单员”,负责产品质量;校方派出操作员工(SMT综合课程学生)和专业教师参与顶岗生产和管理。四年来,已完成多家企业,多种品种的产品生产加工,使企业生产周期得到一定的提升。

5)车间生产

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学生首先开始点料,核对本次加工材料数量,编程调试机器,然后开始加工。在老师的实地指导下以及专业课上理论知识相结合,熟悉设备,从上板到印刷到贴片到回流焊到炉前到下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熟练的操作着,加工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的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始终保持工位干净、整洁。

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到了真正的工厂生产,了解了流水线生产,在错误的板子中寻找原因,每一个步骤他们都认真、仔细的做着。有些工序看似简单,其实要花很多时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五、考核安排

作为综合课程的考核,我们既注意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注意考核学生的动手技能。在平时的教学,我们即时将所培养的技能及时考核,作为必须掌握的环节,每人都必须过关。整个成绩的评定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综合表现三项。具体考核细则为:

1、上课出勤率15%,即15分。其中:

课时全勤,得15分;课时中有请假和迟到达4次,扣8分,扣完为止;旷课一节,扣8分,扣完为止;不参加测试与考评,该成绩以零分计算。

2、作业:工作页占20%。

3、平时阶段性考核40%。

4、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真打扫卫生与参加实训:10%。

5、期末总测评占15%。

6、加分:学校技能节10%,即10分。其中:班级选拔报名并参赛,得基本分3分;选拔参加学校比赛,加5分;学校技能节竞赛获三等奖,加2分,获二等奖,加3分,获一等奖,加5分。

备注:以上六项相互权衡,如刻意违反某项,该课程可给予不及格。

六、课程反思

SMT技术是电子组装行业最流行的技术,应用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掌握这项基本技能,但同时SMT综合课程又是课堂教学几乎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专业课程,需要采取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个成功的案例,需要参与者不断总结、反思和提炼。回顾四年来SMT综合课程的讲授实践及与企业合作加工的过程我们坚持以“使专业实训教学融入更多的企业生产元素”为导向,通过借鉴和迁移我校博士西门子班单式”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产品加工为校企合作的载体,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校企合作的纽带,以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使专业实训融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真实产品加工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再实践,为电子专业的实训教学融入更多企业生产元素,来促进学生在“信心、责任、技能和知识”的有效达成,加速学生社会化成长的历程同时,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附: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安排计划:

教学周数

教学内容

课时

理论、实训

授课教师

生产

教学教师

第一周

SMT基本基础

6

教师1

视实习工厂生产情况

实习工厂基本要求、企业规范

2

教师2

SMT组装元器件的介绍与认识

8

教师1

了解认识流水线

2

教师1

第二周

印制电路板的基本知识

6

教师1

教师2

设计PCB

4

教师2

教师1

PCB识图操作及考核

2

教师2

教师1

PCB识图考核

2

教师1

教师2

PCB图设计

2

教师2

教师1

PCB图设计考核

2

教师1

教师2

第三周

认识SMT元器件

2

教师1

教师2

学习练习焊接

4

教师1

教师2

网线测试仪的制作

6

教师1

教师2

信号发生器的制作

6

教师1

教师2

第四周

表面组装工艺材料

12

教师1

教师2

手动印刷机的操作

4

教师2

教师1

手动印刷机的操作考核

2

教师1

教师2

第五周

元器件贴片工艺和贴片机

4

教师1

教师2

三大焊接知识汇编比较

4

教师1

教师2

SMT编程练习

6

教师2

教师1

SMT编程考核

4

教师2

教师1

第六周

分析焊接质量缺陷与检测

4

教师1

教师2

清洗工艺

2

教师1

教师2

组装方式与组装工艺

4

教师1

教师2

静电防护技术

2

教师1

教师2

复习、理论考核

6

教师1

教师2

备注:

1)因为只要有生产任务,必须将一个实训班级分成两个班,外面流水线主要为理论课教学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里面的实训工厂大概接纳7~12名学生在里面生产,为学校接受其他单位或公司的定单,必须认真负责。每学期每个班至少有五周的生产实习。

2)由于综合课程只安排了两位指导教师,所以在实际操作时,我们以老师带徒弟,优秀的徒弟再带徒弟,形成良好的循环,使每道岗位和工序都有师傅把关和传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岗位责任感。


15